智慧人防
智慧人防建設以信息化人民防空綜合防護體系為總體目標,堅持以人為本,按照“戰時防空、平時服務、應急支援”的理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警報系統全覆蓋、管理平臺一體化、運維管理智能化、輔助決策程序化,使人防資源更好的實現優化配置和力量整合,放大人防建設的戰備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努力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為整個城市提供優質的智能防護。
智慧人防建設是在繼承以往建設發展成果的基礎上,運用GIS地理信息系統引擎,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核心技術,實現人防警報設備、人防工程、重要經濟目標、疏散場所等人防各要素基于統一平臺進行可視化的集成展現及數據分析,構建覆蓋通信警報、工程管理、防護救援、宣傳教育等全業務、多領域、全要素于一體的智慧人防信息化體系,為戰時防空、平時服務、應急支援提供可視化、科學化、智能化、精準化的決策研判,整體提高人防指揮作業效率。
人防警報控制管理平臺:可實現無線專網、有線專網、北斗衛星等多制式警報設備統一管控,具有警報控制、地圖加載、回執顯示、檔案管理、運維管理、數據分析等功能。
智慧人防綜合管理平臺:主要包括防誤鳴監控、無線視頻巡檢、報警信息推送、信息發布和地下人防空間管理五大功能模塊,平臺基于B/S架構,建設一個服務器,每個功能模塊可通過客戶端方式獨立運行。
人防警報控制系統:采用短波方式組網通信,具有組網方便、安全保密、維護方便等特點,目前在人防警報領域廣泛應用,但其易受地形地貌、城市無線電背景噪聲干擾、通信距離等多種因素影響,其覆蓋范圍與通信成功率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導致遙控盲區的存在。
北斗警報控制系統:利用北斗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實現中心與終端的雙向通信,因為其不受通信距離和地形地貌的影響,可作為現有人防警報系統的補充,實現警報系統的全覆蓋與無盲區。
智能型備用電源系統:不僅為警報二次鳴響提供重要保障,而且可以為無線視頻巡檢系統的終端設備提供緊急供電保障,還可以利用其廣泛分布的通信網絡為戰時救援指揮和平時救災提供重要支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防誤鳴監控系統:可實現在辦公區域進行遠程防誤鳴檢測與控制,解決誤鳴“預防難、控制難”的問題,解決警報站點數量多、位置分散、分布范圍廣、維護力量不足、運維不方便等維護管理痛點。
無線視頻巡檢系統:利用視頻偵測技術及移動互聯網技術對人防警報設備進行實時監測與報警,防止盜竊與破壞;通過遠程視頻巡檢,結合防誤鳴監控系統,實現智能運維管理,減少現場巡檢次數,降低運維成本。
校園/社區人防警報宣教系統:通過增加多媒體警報器、物聯網接入網關等設備,并整合校園/社區已有的廣播系統、音視頻播放系統和視頻聯動系統,平時可用于校園/社區日常管理工作,播放天氣預報和校園/社區通知公告等內容,并定期進行防空防災知識宣傳、人防疏散演練,增強民眾的防空防災意識,在戰時、試鳴時可強制播放相應警報音視頻信息,緊急情況可用于疏散指揮、對講求助、緊急廣播等,實現警報系統逐步融入社會服務體系,提高平時利用率,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防戰備資源的社會服務價值。
地下人防空間管理系統:人防地下空間面積與場所越來越多,利用率越來越高,確保地下空間“平時安全、戰時能用”是對人防部門的要求,但管理有責任,管理無手段,地下空間管理系統通過高度綜合、統一及開放的可視化查詢,真三維與平面地圖無縫銜接,提高空間分析和數據處理的直觀性、層次性、專業性和實用性,實現對地下人防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建成數據共享的信息管理平臺,提高應變能力,全面掌握并盤活已有資源,實現智慧人防。